思正小说网 > 阴符方士 > 参同契的由来

参同契的由来

灵宝天尊

纵观元始天尊的演变过程,可以现“元始”一词原是道家舒述世界本源的哲学用语,后来被道教加以神化,逐渐演变成道教的最高尊神,居于三清之。从历史角度上考察,这与道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吻合。

道深章第二

不知道者,以言相烦;不闻不言,不知所由然。

八十五章云:

“大易情性,各如其度;黄老用究,较而可御;炉火之事,真有所据。三道由一,

俱出径路。”据俞琰解释:“参,三也;同,相也;契,类也๣。谓此书借大易以言黄老

之学,而又与炉火之事相类,三者之阴阳造化殆无异也。”1尽管《参同契》将方士炼

丹、黄老养性、和《周易》卦爻三者相掺合,说明炼丹、养性的情理,但各篇的侧重点

有所不同。清人董德宁认为,《参同契》“三篇之作,总叙大易、内养、炉火之三道,

是以上篇言易道为多,而次之以内养,其炉火则间及之;中篇则内养为ฦ多,而易道次之,

炉火则又次之;下篇乃炉火为多,而内养为次,易道更为次也。此三篇之中,其三道之

详简有不同也如此。”

关于《参同契》对《周易》的运用,彭晓曾作这样的概括:“(魏)公撰《参同契》

者,谓修丹与天地造化同途,故托易象而论之,莫不假借君臣,以彰内外;叙其离坎,

直指铅຅汞;列以乾ດ坤,奠量鼎器;明之父母,系以始终;合以夫妇,拘其交媾;譬诸男

女,显以滋生;析以阴阳,导之反复;

示之晦朔,通以降腾;配以卦爻,形于变化;随之斗柄,取以周星;分以晨昏,昭

诸刻๑漏。故以乾坤为鼎器,以阴阳为堤防,以水火为化机,以五行为ฦ辅助,以真铅为药

祖,以玄精为丹基,以离坎为夫妻,以天地为父母,互施ๅ八卦,驱役四时,分三百八十

四爻,循行火候;运五星二十八宿,环列ต鼎中。乃ี得水虎潜形,寄庚辛而西转;火龙伏

体,逐甲乙以东旋。《易》曰:‘至人有以见天下之ใ赜,而拟诸其形容,象其物宜’,

公因取象焉。”2说明魏伯阳将炼丹的鼎器,方位,药物,火候,时辰,变化等,都用

周易》卦爻词义来表述。朱熹则认为:“按魏书言乾坤坎离四卦橐籥之外,其次即

言屯蒙六十卦,以见一日用功之早晚;又次即言纳甲六卦,以见一月用功之进退;又次

即言十二辟卦,以分纳甲六卦而两之ใ,盖内以详理月节,而外以兼通岁功,其所取于

易》以为说者,如是而已。”3这是说,《参同契》用《易》卦,除象征鼎器(乾、

坤)药物(坎、离)的四卦以外,其余六十卦和纳甲六卦以及十二辟卦,系用在表明炼

丹用功、进退及其时间之掌握上。彭晓和朱熹从不同角度指明了《参同契》用说明天地

造化的《易》理,解释炼丹、内养的情状。

参同契》既ຂ谈外丹炉火,又讲内养修炼。它认为,只有服食金丹、内养精气和配

以服食,才能ม达到“变形而仙”、长生久视的目的;同时指斥ม当时流行的存思、食气、

房中术以及祭຅祀鬼神祈福寿等皆为ฦ邪门歪道。因此,为ฦ道教丹鼎派的重要著作,被尊为

“万古丹经之祖”,④在中国道教史与古代科技史上均有重要地位。但由á于《参同契》

运用《周易》的卦爻和隐喻手法解说炼丹、内养术,使得本来就比较复杂的修炼功夫,

变得更加神秘难解。朱熹称之为“词韵皆古,奥雅难通”。他曾试图予以解释,如说:

“《参同契》所言坎离水火龙虎铅汞之属,只是互换其名,其实只是精气二者而已。精,

水也,坎也,龙也,汞也;气,火也,离也๣,虎也,铅຅也。其法以神运精气,而为丹。

阳气在下,初成水,以火炼之,则凝神丹,其说甚异”⑤关于《周易参同契》的作者,

历来颇多歧异。葛洪认为是东汉魏伯阳撰。他在《神仙传》中ณ称:“魏伯阳者,吴人

实为会稽上虞人)也。高门之子,而性好道术,不肯仕宦,闲居养性,时人莫知其所

从来。……伯阳作《参同契》《五相类》凡二卷。其说如似解释《周易》,其实假借爻

象以论作丹ล之意。”其后,托名阴长生所注《周易参同契》之序云:“盖闻《参同契》

者,昔是《古文龙虎上经》,本出徐真人。徐真人青州从事,北海人也๣。后因越上虞人

魏伯阳造《五相类》以解前篇,遂改为《参同契》。更有淳于叔通补续其类,取象三才,

乃为三卷。”玄光先生则称:“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作《参同契》上篇,以传魏君(伯

阳);魏君为作中ณ篇,传于淳于叔通;叔通为制下篇以表三才之ใ道。”6直认《参同契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