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节(1 / 1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我在劳改农场二十年强烈推荐:

说规模仅德令哈农场总场当时的耕地面积就有540万亩(如包括各分场共有20่多万亩)完全按苏联方式编建场部下有六个作业站一、五、六站在离站远的地方均另设有耕作队站下为队(耕作区)。每个ฐ作业站有土地800่0่----1200่0亩分三个农业队一个畜牧队有的站还有付业队管押约1000----ๅ2000่犯人。农场建设非常规范农田全部按照最先进的标准设计规划农田条田化田地林网化、耕作机械化。渠道配置完整干支斗毛农渠五级各成系列地平埂直全部园田化。植树造林和田间防护林初具规模呈现了该地区新生态环境和荒原绿洲。

根据勘察设计德令哈地区农业开发潜力较大适宜发展灌溉农业因此劳改局决定局属民和水利支队在民和东垣渠竣工之ใ后全建制转建德令哈农场。建场先要修通往西到德令哈的公路。当时从西宁到德令哈的路是非常难行的。西宁到茶卡这一段青藏公路虽不平垣但还可通行汽车过了茶卡经莫河去希里沟就仅能通行马车。希里沟以上赛什克、克腾一线纯为白刺๐、小灌木丛生之泛浆地带解冻前马车尚能勉强通过。1954๒年2月24日首批一个大队500人进入莫河踏堪修路。莫河至希里沟段50公里由王邦举、张进魁带队;北线即现行的公路线希里沟至德令哈段127公里由张明亮、武长生、赵跃宗带队。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边修边进22๐天以后才到达目的地-ๅ-德令哈巴音河上没有桥我们只好卷起裤腿淌过冰冷刺๐骨的河。水淌水过河来到开荒点。从漠河到德令哈200来公里边修路边前进走了近一个月可见当时之难。可佩可叹

德令哈农场1้954年3月建场长郝登阁、胡锡珍有尕海农场泽令沟农场、怀头他拉农场、戈壁农场、蓄集农场、郭力峁农场。

柴达木平静在自然给予她的苍桑中苍桑中透着淡淡的清香清香是来自于高原牧草的味道兰天里百灵子的歌声伴着那清香又在苍穹中回旋。在任何一个柴达木人的心里柴达木像是一位老人端着一碗清粥坐在冰山上眺望永远都不会微笑。沉思着我不明白的生命和精神。从他的表情里即看不出希望也看不出绝望身后只有茫茫大漠和连绵的雪山。柴达木没有空虚没有迷茫。若是空虚就不会将羌笛远送千里之ใ外让杨柳枝垂将军落泪;若是迷茫就不会在那一片风蚀残丘中显得那么清幽从容淡定;在柴达木谁都不会觉得的自己伟大相反只会觉得自己像尘埃中的一颗微尘一样渺小。在这荒凉的瀚海里偶尔也能看见连片的沙棘、白刺站在那片沙棘林里你抬头看天空天是那么的蓝云又是那么的白。在这片荒原上还有成群的牦牛、骆驼骑在牦牛上远眺雪山雪山又是那么เ洁白。这里没有春天四季风沙雪飘摇令人折服这自然的神力。

“铁马秋风塞北。杏花春雨江南。”好大的反差好強烈的比较可你知不知道从大气环流来看没有靑藏高原没有塞北又哪有江南呢。

在劳改局报到后给我们开了个条子叫我们上南滩去领装ณ备说是只有进盆地的人才有。劳改局在南大街门口的南北饭店在当时还是很气派我们向南翻过破城墙的豁口又走了好久好久才走到装备科领了装备。拿到一看发的装备实在可怜数量少质量差。仅老羊皮大衣一件、毡靴一双(黑毛很薄)、单人薄毛毡一床。不过大衣很实惠拿到我们就穿在身上了很暖和解决了我挨冷受冻的问题。到德令哈农场驻西宁办事处报到时看见我们穿着老羊皮大衣有人笑说“臭烘烘的你们四川人也๣不怕?”我们没办法只好将就。德令哈农场驻西宁办事处在南关街口上对面就是长途客运站进城上街都很方便。办事处是一个ฐ平房小院有很大的院坝可以同时停放10多辆大卡车。住宿在临街的平房里大开间一个屋耍驻6--ๅ-ๅ-8人。办事处主任苏鸿俊会计顾乃斌、张连钰都是好人对人还算可以。苏主任安排我们住下时说“过两天就有车回农场你们就跟车到เ总场去。这两ä天就休息逛街。”那时西宁很小、很破烂城门虽然没有了但四周都还有城墙的残垣断墙。象南门就是城门变成的豁豁。大街都是平房屈指可数的楼房也就只有省委、省府、几个厅局、湟光、南北饭店几处省府的西宁宾馆也不过三层而已。

随后青海ร的劳改农场曾经猛增加到32个耕地382万亩;创建劳改工矿企业十多个有资料统计全省农业耕地面积的23๑%ื为监狱农场开垦。部分监狱农场曾被称为青海ร省的“粮仓”和“粮油生产基地”。在20世纪60年代至80年代的20余年时间里监狱系统每年向国家交售的“爱国粮”占全省统购粮的五分之一至四分之ใ一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我在劳改农场二十年